10月7日19:30,為慶祝祖國69周年華誕,榮程小百花大型民族交響越劇《紅樓夢》在天津大劇院成功上演,這是該版越劇《紅樓夢》在全國第37場演出。當晚,與天津大劇院現場演出同步開通微直播,首次正式線上線下同頻聯動,短短兩個小時內,超過2萬人通過互聯網穿越“大觀園”,感受傳統戲劇和現代交響樂融合,百人同臺演繹帶來的視覺美感的沖擊和心靈的深度震撼,品享新時期“互聯網+戲曲”的體驗創新模式,共同見證和分享了演出盛況,為沒有時間去現場的觀眾提供足不出戶的網路觀賞平臺,為中華民族非遺文化傳播、傳承注入新的活力。
本次大型民族交響越劇《紅樓夢》的演出由天津市戲劇家協會,天津榮程集團主辦,天津榮程小百花越劇表演有限公司主演。該劇由張榮華出品,蔡義漢總策劃,萬宏總統籌, 劉文娟藝術總指導,劉強演出指導、何永星樂隊指揮,于桐華、李開慶,龍鑫移植創作,盧仲秋演出總監、王端生撰稿。在演員陣容方面,來自越劇故鄉,畢業于嵊州越劇藝術學校越劇表演專業的榮程小百花新秀趙美華飾演賈寶玉,張梅針飾演王熙鳳,華鑫燕飾演賈母,她們表演高雅得體,唱腔清麗脫俗,婉轉回蕩,贏得現場掌聲雷動。傅派花旦王絢飾演林黛玉,清亮悠揚的嗓音、端麗大方的扮相,頗具古代仕女的韻味;實力派演員沈悅飾演紫鵑、易春榮飾演薛寶釵,羅桂榮飾演王夫人,魏琨飾演雪雁,王自英、李萍、楊茹夢、趙燦宇分別飾演丫鬟、李愛君朗頌,質樸暢達的行腔、瀟灑穩重的表現,同樣博得現場觀眾的掌聲和叫好聲。
當晚的演出通過交響樂將越劇《紅樓夢》情節經典重現。序曲、黛玉進府、讀西廂、葬花、焚稿、金玉良緣、哭靈……這些熟悉的情節,在演出中與觀眾碰撞出新的火花。整部作品通過情緒上、音樂上、節奏上、演奏形式上和和聲處理上的變化等來豐富民族交響越劇的色彩,讓現場觀眾耳目一新。
出品人榮程集團董事會主席張榮華通過微信向榮程小百花全體演職人員發來:一份傳播一份傳承一份責任一份感動,一心一員一元助力國之瑰寶的傳承弘揚光大“的祝福,真情的言語感動和激勵著每一個人。
總策劃天津大學教授蔡義漢介紹:大型民族交響越劇《紅樓夢》是根據1962年電影版《紅樓夢》移植創作,是響應黨和國家提出的要以創新驅動求發展的一種嘗試,經過十多年的實踐,保留了其中的經典唱腔和音樂,并在各情節之間用朗誦和伴唱銜接,使之成為有血有肉、情節生動連貫的作品,是集民族音樂、戲曲、表演、舞臺美術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的新型音樂表現形式,這一版越劇《紅樓夢》已在北京、天津、寧波、紹興、臺北等地及天津各高校演出37場,所到之處稱贊不斷。
本次演出總統籌、天津榮程小百花越劇表演有限公司總經理萬宏表示:”這次演出,通過天津大劇院現場演出和互聯網微直播的結合,得到來自國內國外這么多廣大觀眾的喜愛、關注和支持,從演出開始到尾聲,現場沒有一個人離開,網絡上人員如潮涌,陣陣掌聲和喝彩聲和留言好評不斷令我們感動,也給了劇團每一個演職人員莫大的鼓勵和動力,接下來,全體演職人員再接再厲,將全力投入到新劇的編排上,推出更精彩的演出,努力傳承民族藝術精髓,熱情服務廣大民眾,真心付出,大力弘揚民族文化精神,為實現民族文藝復興貢獻力量。”
天津榮程小百花越劇團,前身系天津小百花越劇團,成立于2002年9月,于2017年4月,注冊成立天津榮程小百花越劇表演有限公司,由天津榮程集團全資資助,現在已有民樂隊、合唱隊、專業演員、指揮、藝術指導老師等150余人。劇團成立以來,本著年輕化、專業化的原則,重視團員文化修養與基本功訓練,已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陣容整齊、青春靚麗、唱作俱佳、團結向上的越劇演出團體。十幾年來,在保留越劇原本特色基礎上,堅持創新創作的演出模式。這些年來,劇團在保留越劇原有特色基礎上,堅持創新創作的演出模式,共排演折子戲百余折,上演了《梁山伯與祝英臺》《王老虎搶親》《何文秀》《玉蜻蜒》《五女拜壽》等一批經典大戲,並創新演出形式,推出了"大型民族交響越劇《紅樓夢》《梁祝情詩》和《一顆紅心獻給黨》三臺百余人同臺演出的大戲。特別是為紀念越劇誕生百年, 移植創作的"大型民族交響越劇《紅樓夢》",自2006年10月22日首演以來,已先后在寧波、紹興、嵊州、臺北及北京、天津(市區與四郊五縣)和津門各高校演出37場,受到觀眾好評與熱烈歡迎。2017年,新創排的《梁祝情詩》于天津濱湖劇院演出,獲得觀眾一致好評。劇團演員也多次在天津市和全國各類藝術匯演和比賽中獲獎。2017年,小百花越劇團與天津榮程祥泰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結姻,落戶天津古文化街,為了進一步提升榮程小百花越劇團品牌影響力,傳承和發展越劇文化。劇團堅持創新引領,廣納賢才,努力打造精良卓越的越劇表演專業人才隊伍,努力建成北方越劇創新發展的基地。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貢獻力量。